魔神仔的真相

魔神仔的真相

照片已經森情寫意授權使用

  各位好。

  說到魔神仔,大家腦海中會浮現什麼形象呢?是臉色蒼白、身形飄忽的「鬼」還是猴面黑臉、瘦瘦小小的矮人?事實上,狹義的魔神仔具有矮小、皮膚青黑、面色難看且喜好惡作劇,捉弄他人的特徵,和一般所說人死亡而成為的靈體狀態並不相同。

  魔神仔的事蹟,在台灣已經流傳許久,最早的文字記錄見於1899年的《台灣日日新報》,內容敘述新城有一名林姓男子失蹤多日回歸,男子精神不濟,衣裳也非失蹤前所穿,旁人詢問男子之前跑去哪了,只說住在頭份。又問他去花費多少、吃了什麼,男子都無法回答出來。報導於結尾感嘆「怪哉!其遇拐子之麻藥耶?抑果如世所云魔神耶?」從文章用詞可以發現,儘管這是台灣最早的魔神仔文字紀錄,民間肯定早有傳說,只是未曾留下紀錄。林美容教授整理日治時期與魔神仔有關的報導,共有7則,從1899年陸續至1928年都有過相關紀錄,共通點在於當事人遇事後精神恍惚,食用蛙脯螳臂蚯蚓牛糞等穢物,旁人問其行蹤經歷,都沒有辦法說明。1938年由台灣總督府出版的《新訂日台大辭典》則將日文所說的「神隱」,解釋為「因仔被鬼攝去。魔神仔牽去。」,由此便能歸納出魔神仔出沒時,通常會對人們造成何種影響。

  儘管一般而言,我們對於魔神仔已經有上述的既定印象,但就宗教人士而言,如何解釋魔神仔的存在,也有許多有趣的解釋,並且即使同樣屬於佛教或是道教,緣於眾位法師對世界本質的理解不同,對魔神仔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從能量的角度詮釋魔神仔,能量若產生好的頻率就會表現出好的思想,反之,不好的頻率會表現出負面的思想。若是抱著負面的能量到荒郊野外,就容易和魔神仔發生共振,進而被魔神仔捉住。也有一說認為,我們將神視為正面能量,但是就如有光明必有陰影的道理,有神就會出現與之相襯的魔,魔神仔的存在襯托出神明的大能,其實具有促使人們去信奉神祇的功能,因此不能夠純粹以負面看待魔神仔。

  一位佛寺的法師以佛教無盡眾生的觀點解釋魔神仔:「佛教將眾生分為十二類,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每一類下面又有八萬四千種。魔神仔屬於魑魅魍魎,是附在樹上、草上、石頭上的存在。」在這種觀點裡,將魔神仔納入輪迴的行列,必須要經過修行才能成佛涅槃,而魔神仔無疑距離還遠的很。

  在眾多法師、道士對魔神仔的解釋中,筆者認為最有趣的是一位法師的論述,他認為魔神仔應做「芒神仔」,是地氣的一種,以「地煞芒神」來說,就是指在某些容易發生車禍的路段,明明是夏季燠熱的天氣,走到該路段卻覺得很冷,這並非是抓交替,而是具有一種地煞,倘若被沖煞到,就可能發生意外而死亡。人的魂魄會被地氣牽引住,沒辦法離開當地,因此必須使用符咒將地氣破開,才能讓魂魄離開。有些地方廟宇會舉辦路祭除煞,就具有這種功能。

  民間信仰對魔神仔的看法是不是很有趣呢?

  魔神仔到底從何而來,各界眾說紛紜,前面提到魔神仔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意思,儘管本文所稱的魔神仔適用於狹義的矮人形態,民間卻不乏將魔神仔與鬼連結在一起的說法,除了認為魔神仔是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轉化而成,出來向人作祟、騷擾人的形體之外,也有人認為魔神仔是人死後未成為鬼之前的狀態,更有人以佛教的「中陰身」解釋:人從去世到再次受生期間,每七天萎縮一次,死後七七四十九天稱為中陰。《俱舍論》記載「欲界中有之形,如五、六歲小兒,然諸根明利,有種種神通。」將魔神仔與佛典「中陰身」連結在一起,或許正是因為身形矮小的共同形象。

  若是從原住民記載的矮人傳說觀之,不免發現台灣南島民族流傳的矮人傳說中的特徵,竟然有許多和魔神仔雷同之處!日治時期許多學者,如足立文太郎、伊能嘉矩、鳥居龍藏、鹿野忠雄等人都分別發表過關於台灣「小黑人」的論文。李任癸先生於1996年〈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一文中,整理出矮人傳說中的十四個特徵,包括矮人多住在山中、森林中、偏僻處;個子矮小,膚色黝黑;行動敏捷神出鬼沒,善爬樹、泅水;對人友善,但也會惡作劇;懂法術,有超人的能力等特徵,都跟魔神仔傳說不謀而合,這不禁讓人懷疑魔神仔的形象是否在歷史流傳中與原住民的矮人傳說相結合。

  對於魔神仔存在真相的說法,實在讓人眼花撩亂,除了傳統的鬼、歹物仔之外,還有中陰身、小黑人、負面能量甚至是煞氣的論述,不勝枚舉。看了這麼多,不知道你對於魔神仔從何而來,有什麼樣的想法呢?